n121083

1987年,王曙光从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,他放弃了去国防大学进修的机会,主动请缨,

1987年,王曙光从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,他放弃了去国防大学进修的机会,主动请缨,去了老山前线参战。在完成作战任务换防时,他3次写下请战书,要留下参加突击队。他说,家里兄弟3人,我牺牲了,还有弟弟奉养父母,我了无牵挂。

1987年,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典礼上,王曙光站在队列最前面,军装整齐,眼神坚定。他本来能去国防大学深造,前途一片光明,却出人意料地放弃了这一切,主动请缨奔赴老山前线。是什么让他宁愿选择炮火连天的战场,也不愿走上安稳的路?当战斗结束换防时,他三次写下请战书,坚决要留下加入突击队,只因他说:“家里有三个兄弟,我牺牲了,弟弟还能照顾父母。” 1987年,王曙光从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,那年他23岁,站在人生的重要路口。他出生在河北保定清苑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,1964年的事儿。家里条件苦,父母靠种地养活三个儿子,他是老大,下面还有两个弟弟。小时候,家里住的是土坯房,吃饭都得精打细算。父母虽然没啥文化,但咬牙供他读书。他上小学那会儿,村里学校破得不行,几间教室,冬天漏风,夏天漏雨,他每天早起走几里路去上课,风里来雨里去,从没喊过苦。 农村长大的孩子,韧性是天生的。王曙光小时候就帮家里干农活,扛锄头、下田地,手上全是茧子。家里穷,但他从不抱怨,反倒比同龄人更懂事。乡里乡亲都夸他有出息,说这孩子将来肯定能成大事。到了1983年,他19岁,考上了石家庄陆军学院。那时候能考上军校,对农村家庭来说是天大的喜事。他背着个破布包,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,走进校门,开始了军旅生涯。 军校的生活可不轻松。冬天拉练,零下十几度,他在雪地里爬,背着二十多斤装备,鞋底磨穿了,脚上全是水泡。夏天训练,太阳晒得人头晕,他练射击练到肩膀青紫,汗水淌进眼里,眼睛红得像兔子似的,但他从不偷懒。成绩一直拔尖,教官都说他有种不服输的劲儿。到了1987年毕业,学院看他优秀,推荐他去国防大学深造。这机会多难得啊,多少人挤破头都想去,可他却谢绝了,主动要求去老山前线。

老山是啥地方?云南边境,山高路险,80年代那儿跟越南冲突不断,炮火声没停过。战友劝他别去,太危险了,他却说:“家里有三个兄弟,我走了,弟弟还能照顾爹妈。我是军人,国家需要我,咋能不去?”这话听着简单,可得多大的觉悟才能说出口啊。他到了老山,被分到前沿部队当见习排长。那地方条件差,山里雾大,炮弹天天炸,阵地前全是坑,空气里一股硝烟味儿。 在老山,他没少经历硬仗。带着战士守高地,枪林弹雨是家常便饭。有一回部队要换防,他却三次递交请战书,要求留下加入突击队。突击队干啥的?深入敌后搞破坏,危险翻倍。他在信里写:“战事没平,我得留下,跟战友一起守住这片地。”这不是逞能,是真把命豁出去了。结果有一次任务,他带队摸黑前进,敌方炮弹炸过来,他被震翻,双腿炸得稀烂,右手还丢了根手指。战友冒死把他抬回来,担架上全是血。 抢救的时候,他动了十次手术。医生说腿保不住,得截肢。他沉默了一会儿,点头同意了。麻药退了疼得要命,他硬是没吭声。术后装上假肢,他拄着拐杖学走路,摔了无数次,手磨出血,额头撞青,但他从没放弃。几个月后,他能站稳了,战友们都感动得不行,可他却说:“我站起来了,可多少兄弟永远站不下了。”这话听着真揪心。 战斗结束,他被评了一级伤残军人,还立了一等功。按理说,他可以回后方过安稳日子,但他不干。他觉得自己还能干点啥,就开始读书,考法律硕士,后来又拿了个法学博士。拖着假肢跑教室、泡图书馆,笔记写了厚厚几十本。毕业后,他当了法学专家,专门为伤残军人说话,帮他们争取权益。这不比战场上扛枪差啊,用他的话说:“活着就得为国家做点事。”

2017年,王曙光被选为全军49名现役英模代表之一,在人民大会堂受表彰。那一刻,他肯定想起了老山,想起了那些没回来的战友。后来他还回了趟老山,登上者阴山主峰。拄着拐杖爬上去,每一步都费劲,可他还是坚持到了顶。山上风大,他站在那儿,眼泪哗哗往下流。几十年的经历,全在这一刻涌上心头。 王曙光这辈子,从农村走出来,上了军校,上了战场,丢了双腿,却没丢掉信念。他用命守住了国土,后来又用知识守住了尊严。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,就是个普通人,可他做的这些事,比谁都了不起。他23岁那年的选择,放弃国防大学,去老山前线,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打心底里觉得自己该去。他的三次请战书,不是想出风头,而是真觉得战友需要他,国家需要他。 说白了,王曙光的故事接地气得很。农村出来的孩子,知道家里不容易,知道父母辛苦,所以他说“我走了弟弟还能养家”。上了战场,他没把自己当回事儿,把战友、把国家放第一位。受了伤,他没怨天尤人,反倒想着怎么接着干。这种人,真不多见。

评论列表

赢嫩模输跳河
赢嫩模输跳河 5
2025-07-29 12:06
中华英雄
白云悠然
白云悠然 2
2025-07-30 23:17
真汉子、真英雄